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百年风华,艰苦卓绝”,和建科技微信公众号推出“红色印记,岁月留声”党员朗读特别板块,用声音讲述革命故事,用行动传承红色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湖南省醴陵市烈士陵园内,左权将军纪念碑高高耸立,格外庄严肃穆,前来缅怀左权将军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1905年,左权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黄埔军校教导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

1934年10月,左权参加长征,参与了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1936年,左权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后兼任八路军第二总队司令员,协助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取得了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战役的胜利,威震敌后。
1937年8月,左权随朱德、彭德怀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随后几年,一直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
担任过左权警卫员的陈利财这样回忆左权繁忙而紧张的战斗生活,“他每天工作在16个小时以上……有时,我们走进他住房给他倒上一杯开水,他都没有发觉。我们经常见他由于熬夜而累得两眼通红。”
1939年春天起,为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左权先后3次协助八路军总部进行整军。他还组织总部巡视团到冀南、冀鲁豫等根据地,帮助部队开办短期集训班,传播和交流经验,培养干部。
左权“不但谋兵,而且谋粮”。1940年冬,八路军首次召开了后勤工作会议,会上左权作了题为《论我军的后勤建设》的报告。他亲手在山西黎城县创建了黄崖洞枪炮厂,这是太行山区最大的兵工厂,不但生产“太行造”步枪,还生产炮弹和掷弹筒。朱德说他是“大事不悸,小事不忽”。

繁忙的工作之外,左权坚持学习钻研军事教材、研究中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等。他将自己亲身经历的每一场战役写出总结经验,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被作为部队训练的教材。左权为创建并巩固华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为八路军的全面建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942 年,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十分艰难的时期。
当年5月,日军3万精锐部队从四面八方向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大扫荡”。5月19日,八路军主力部队都已转出外线,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却还在敌人合并圈内。
在兵力极少的情况下,左权为掩护部队突围壮烈牺牲,死时,他年仅37岁。死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快卧倒”。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心里想的念的依旧是他的战士们。
后来,在左权掩护下突围的总司令彭德怀在提及左权之牺牲时说:“他本来可以冲出去,可是,他却没有!因为当时的十字路正集合着无数的同志和马匹,他不可能丢下部下,自己先冲出去。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

在左权牺牲时,他给妻子写下的最后一封信还在被送往延安的路上,在那最后的一封信里,他写到:“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

在这最后一封信里,他还向妻子描述了一幅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美好画面,他说:“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在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处, 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这样的画面,今天的我们早已视若稀松平常,可在当时,这对于向左权这样的将士而言,却是极其奢侈,甚至只敢在信里想一想的.
左权牺牲不久后的9月18日,为了纪念左权将军,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作出决定,把“辽县”,改为“左权” 县。

左权牺牲整整7年后,左权的老母亲才在入湘部队去看望她时知道了真相:原来,自己日思夜想的小儿子,早已经在7年前便为国捐躯了。
因为种种关系,没有人和这位老人讲述左权牺牲时的惨烈景象。更没人告诉他,当时,部队曾为了保护他的遗体,不得已在他牺牲后将他满是弹伤的遗体藏进了灌木丛中,并盖满了青枝绿叶……
得知儿子牺牲后,左权母亲请人代笔为儿子写了一篇祭文,祭文里,她说:“ 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现已得着民主解放成功,牺牲一身,有何足惜, 吾儿有知,地下瞑目矣!”
仅仅半年后,这位满心伤痛的老母亲便溘然长逝了。死前,她一直像宝贝一样珍藏着儿子给她的一封封家书。这些家书后来都被交给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