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年。为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丰富党员学习形式,使党员同志们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6月20日至23日,南京和建科技党总支组织开展了“感悟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党员活动,深入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此次党员同志们前往的目的地是红色故都---瑞金和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提起瑞金,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共和国摇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王稼祥等都曾在那里生活和工作过,“毛主席”的称呼就是从瑞金喊响的。同时瑞金也是中央苏区时期党中央驻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现如今的瑞金更是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之一,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党员前往参观和瞻仰革命先辈曾经奋斗过的办公场所。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的办公地----叶坪革命旧址群,党员们参观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中国共产党苏维埃区域中央局旧址、红军烈士纪念亭、红军检阅台、博生堡、公略亭、中央邮政局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等十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其他六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党员们前往红军烈士纪念塔进行了默哀仪式和环塔一周瞻仰红军烈士纪念塔,缅怀革命先烈,向革命先烈致敬。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听到这句大家是否感觉似曾相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曾经在小学课本里学过一篇文章-----《吃水不忘挖井人》,里面讲的故事深刻地体现了军民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真挚情感。而红井就是当年党和苏维埃政府关心群众生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历史见证,甘甜的红井水滋养一代又一代人,当地一直流传着一首叫《红井水》的歌,大致歌词是:“红井水哟、甜又清……”



在战争年代,共产党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共同为探索出救国救民的道路前赴后继,历尽艰辛。当年仅24万人的瑞金,参军参战的就有11万人,其中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而在瑞金的华屋就曾经发生过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十七棵松。1932年,红军在当地宣传动员参军,各个村里的小伙子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欲投身革命事业。而当时的华屋仅有43户人家,他们积极响应,将17位青年壮士送入红军队伍,集结出发时,坑洼不平的道路上挤满送行的乡亲。然而,青松已成林,不见儿郎归,英勇参军的华屋17郎最终全部牺牲在长征途中,只留给后人那17棵高大挺拔,苍翠旺盛的松树。尽管讲解员已经讲了很多遍,但情到深处时自己也再次被感动,党员们听到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时也都不自觉的潸然泪下。其实在那个残酷的战争年代,像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每每听到时大家都会被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舍身忘我的烈士们的高贵品格而深深感染,心生敬意。



在党员活动的最后一天,大家集中前往了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于都。当年,为了保证红军顺利渡河,在赣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领导下,于都人民无私奉献,大力支援红军,当时沿河所有的民船全部停运,共汇集了800多条大小船只,有的用作架设浮桥,有的用作摆渡,为避免国民党的飞机轰炸,隐蔽红军的战略意图,架设浮桥都在夜间进行。一到傍晚,有组织的群众涌向架桥工地,有的打火把,有的送茶送饭,还有的送门板木材。最后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渡江浮桥仅用了4天的时间,就在河面上架设了5座浮桥,布设了众多摆渡和涉河点。“军拥民来,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就像歌里唱到的那样,当时的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始终坚守着同样的理想信念: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国家。


此次党员活动让党员们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感悟党的革命精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党员心中党的意识,党员意识,以情景式、沉浸式和体验式学习模式对党员们进行了一次精神层次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提升,深刻感悟“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在新时期、新时代不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践行“拓荒牛”、“孺子牛”、“老黄牛”精神,开拓创新,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