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岁月留声----不朽的丰碑
来源:装饰公司
|
作者:网络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04-23
|
3486 次浏览
|
分享到:
用声音讲述革命故事,用行动传承红色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不朽的丰碑》
从1919年5月北京城内爆发出那觉醒的呐喊到1949年10月响彻云霄的《义勇军进行曲》,从1921年七月嘉兴红船上传出的拯救中国的声音,到2017年党的十七大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从马列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延续,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到指引我们在新世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精神让红色鲜艳的幸福之花,开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董存瑞、黄继光、马玉祥、邱少云....每一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一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们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领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八年抗战的艰辛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曾几何时,波涛汹涌的大渡河畔,响起了红军“踢踏踢踏”的马蹄声。曾几何时,峰峰如剑,直入云霄的娄山关前,流传着红军可歌可泣的诗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小故事。
1935年的冬天,鹅毛般的大雪,在铅色的苍穹中飞舞着,天很沉重、风很沉重,雪很沉重。一支由军长亲自率领的红军队伍,冲破了枪林弹雨的围追堵截,艰难地行进在茫茫的风雪中,气温骤然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在这片把温暖和希望都降到了最低限度的风雪中,只见那红色的帽徽,像一颗颗火种在闪闪地跳动、跳动着....
突然,队伍停了下来,有人喊:“前面有人冻死了!”军长快步向前走去……在一颗高大的松树下,一位战士背靠着树干,坐在雪窝里一动也不动。他的左手夹着半截子用树叶卷成的烟,小心地放在胸前,似乎还在渴望着一只烟的温暖。军长的眼睛湿润了,他用颤抖的手轻轻拂去战士肩头的积雪,突然,他惊异地发现,那战士穿的是那样的单薄,单薄的如同一张纸裹着他瘦弱的身躯,棉衣呢?为什么没发给他棉衣!军长火冒三丈,两眼发红,大声吼道:“给我找军需处长!”警卫员呆呆地望着军长愣住了。
“快给我找军需处长!”队伍里面没有一个人走动,警卫员再也忍不住了:“报告军长,他就是刚任命的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望着雕像般的军需处长,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他用仅有的几根火柴慢慢地点燃了军需处长手中的半截烟,然后向军需处长缓缓地举起了右手,紧接着一只又一只的右手在缓缓地举起、举起……
狂风呼啸、大雪飞卷,如同一曲悲壮的哀歌,久久地回荡在雪地的上空。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这位伟大的军需处长,他明知自己有死的危险,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他的身体已被冻结,但他的信念却在战士们的身体里沸腾。他的心跳已经停止,但战士们却迈开大步继续前行!他的力量已经用尽,但他舍生忘死的精神却万古长存,他的生命已到达尽头,但他的心灵永垂不朽!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胡军。
从岷山到草地,从遵义到延安,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像这样感动和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倒下的红军将士,他们是英雄,是路标,是丰碑。长征留给后人的,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他蕴藏着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永恒追求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从故事讲完了,很短,但却让我们感慨万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镰刀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100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坚挺脊梁。亚洲雄狮已经苏醒,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革命精神不能抛弃,他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